首页

ts招奴

时间:2025-05-29 21:14:42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70432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29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8日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方面新发现。

  据介绍,此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中国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罗斯海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成功实现了传统南极考察由夏季向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秋冬季的延伸,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34个各类观测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本航次南极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发现,在水体结构方面,秋季罗斯海水体分层明显,水下150米以内水体混合均匀,但位于混合层以下的变性绕极深层水可入侵到南纬75度区域,而冰间湖200米至400米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冰架过冷却水。

  在低营养级生物方面,罗斯海区域初级生产过程不活跃,但冰间湖0米至200米水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并在调查海域500米至2000米的深层发现有浮游动物越冬类群。

  在磷虾和高营养级生物方面,西部海槽陆坡区存在密集南极磷虾群,鸟类和哺乳类主要集中在冰缘区,优势种分别为南极鸌和阿德利企鹅,以及食蟹海豹与南极小须鲸。

  本次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永盛”号货轮3船保障。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其中,“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4月8日返回,历时159天总航程2.7万余海里;“永盛”号货轮自2024年11月20日从张家港起航,2025年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历时65天,航程近1.1万海里;“雪龙2”号于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5年5月28日返回,历时208天,总航程4万余海里。

5月28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海南海口,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全部考察任务。(自然资源部供图)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此次考察还联合英、美、澳、新(西兰)、挪、韩、泰、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科研机构的12位科学家共同参与,为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迈出坚实一步。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表示,本次考察在技术方法创新、中国自主研发极地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作业时间、区域跨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为未来执行大规模、高强度、国际化和跨学科的极地综合考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深入研究南极快速变化、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南极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5995万元“不翼而飞”:银行存款再现“失踪”谜局

周智高强调,市场监管总局还将不断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公平竞争审查责任落实,如包括建立健全政策措施抽查机制,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的监督抽查和督促整改力度,对发现的典型问题文件加大公开曝光力度。部署开展整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突出问题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地方政府公平竞争意识和政策实施能力,推动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等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审查工作正向激励等。(完)

水利部:中国水权交易所累计成交11439单 交易水量43.07亿立方米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已集聚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发展提供新动力,产业图谱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上中下游全板块,以及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等,形成了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守正创新推进“中医药+”(人民时评)

2021年3月,桐乡与清华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乌镇实验室正式签约成立。如今,该实验室已经引进高层次人才(含柔性)两院院士3名、国家杰青3名、国家优青2名、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拥有全职人员80人(科研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2%)。

新疆喀什地委委员文福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世纪90年代远嫁中国,长期在梧州生活,让阮氏透说得一口流利的白话。“这是我时隔4年重新回到越南,在家里待了两周,感觉很开心、很亲切。”尽管短暂的相聚后又是离别,但阮氏透并没有太多伤感,“现在东兴开通高铁了,我们昨晚从河内到东兴,今早坐高铁两小时到南宁东站,可以同站换乘至梧州的高铁,下午三点左右就可以到家,非常方便。一切都在变好,距离不是问题。”

中拉技术转移合作发展交流会举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